首页生活资讯正文

对话“译文纪实”品牌主理人张吉人用故事,进入真实|上海书展2024

2024-09-19 次浏览


本年上海书展举行时代,消息晨报结合上海世纪出书(团体)开展了系列主题直播,独家对话团体中5位具有影响力的出书品牌主办人。作为“最懂书的人”,他们从分歧视角向读者分享了各自的册本出书心得以及对行业近况的思虑。

本期高朋张良士是上海译文出书社“译文纪实”品牌主办人。“译文纪实”是上海译文出书社于2013年创建的一个子品牌书系,也是海内首套非虚构作品的开放性丛书。从2009年开端谋划到现在,“译文纪实”共推出136种非虚构图书。

对话“译文纪实”品牌主理人张吉人用故事,进入真实|上海书展2024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海译文出书社“译文纪实”品牌主办人张良士
上海书展时代,读者在上海译文出书社“译文纪实”区域选书

入行二十多年,张良士与上海书展一起走来,同频成长。在本届上海书展东一馆上海译文出书社展台上,本年出书的“译文纪实”新书已经表态。作为资深编纂人,张良士则愿望经由过程消息晨报,让更多读者相识非虚构写作,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天下。

张良士在直播间分享出书心得

Q消息晨报-殷勤:“译文纪实”是上海译文出书社于2013年创建的一个子品牌书系,也是海内首套非虚构作品的开放性丛书,那么其时推出这个书系的缘故原由是什么。

A张良士:2011年和2012年,我持续引进推出了《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彼得-海斯勒(何伟)的《寻路中国》和《江城》,劳绩了市场和口碑的双重确定。许多读者被何伟笔下认识而又生疏的中国所吸引,同时对付非虚构写作发生了很年夜的兴致。鉴于后续会开发不少非虚构作品,同事建议我爽性做一套丛书品牌。另外,其时海内图书市场也确切没有专门出书非虚构作品的系列丛书,于是在2013年,我创建了“译文纪实”,专注非虚构图书的引进和出书。同年,“译文纪实”的第一个子系列“生疏的中国”成形,除了之前何伟的两本书之外,我在昔时还推出了《打工女孩》和《再见,老北京》,也得到了很好的反应。


《江城》(彼得-海斯勒著,李雪顺译)

2014年,“译文纪实”的第二个子系列“日本现场察看”启动,推出了NHK纪录片的同名非虚构图书《无缘社会》,之后又陆续推出了NHK创作的《女性贫困》《老后破产》等作品。2015年,我们以环保为主题,推出了《末了的熊猫》《年夜灭尽期间》《汤姆斯河》《与荒野同业》四部作品,搭建了“译文纪实”聚焦天然写作和科学写作的第三个子系列“天然与人”。此后我们陆续谋划了“看不见的美国”“真实罪案”等子系列,愿望以分歧的主题和分类,让读者经由过程浏览,以更小的瘦语进入汗青现场和真实天下。“译文纪实”至今已出书图书近140种,是海内首套也是最年夜的非虚构丛书品牌,每本书都代表了一个故事,一种话题,一段人生。我们愿望选品的丰硕和多样,可以或许让读者更好地感触感染非虚构写作的繁杂和多样,从而更深地舆解真实天下的繁杂和多样。


《无缘社会》(NHK分外节目组编著,高培明译)

Q消息晨报-殷勤:讲到非虚构作品,可否为网友先容一下非虚构作品的特色。

A张良士:非虚构作品是与小说(虚构)相对应的一种情势,起首明白一点,它不是虚构,不克不及虚构。以是非虚构写作的根基是事实,是颠末调研以及核查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而言,非虚构写作的门槛是比拟高的,或者说下限比拟高。无论曩昔照样如今,事实的挖掘、查询拜访以及核实,都不是那么容易的,都对创作者的意识、才能和伦理,提出了比拟高的要求。美国有一位资深的非虚构作家约翰-麦克菲,他在普林斯顿年夜学开课教非虚构写作,造就了许多优秀的非虚构作家,这门课的名字就叫“关于事实的艺术”。打个比喻,非虚构写作就像造屋子,而事实便是造屋子用的砖。事实越踏实,用它造的屋子就越坚固。同时,光有事实是不够的。没有建筑的技术和艺术,砖永久弗成能成为屋子。屋子是功效性的,必要发明性的布局。这种布局性的艺术从哪里来呢,可以借鉴其他的文学艺术情势(好比小说),也可以来自写作者本人的立异。以是,非虚构写作的本色,是对付颠末核查的事实,进行发明性地布局化出现。非虚构的底线,是事实,是不克不及虚构;它的上限,取决于布局出现的立异,或者简单说,叙事的立异。

Q消息晨报-殷勤:“译文纪实”的选书尺度是“用故事,进入真实”,这个选书尺度言简意赅,可否先容一下。

A张良士:把“用故事,进入真实”作为选书尺度,反响了我们对付非虚构创作的懂得。非虚构不仅仅满意于挖掘与核查事实,而是要出现和进入真实。真实是必要建构的,就像分开了人的发明,屋子不会凭空呈现。非虚构写作,便是创作者试图用简练、逻辑和共鸣,向我们揭示繁杂、隐约和差别。找到一个故事,讲好一个故事,从而进入一种真实,是“译文纪实”的选书尺度,也是抱负的非虚构作品会给读者带来的浏览体验。


“译文纪实”书系部门图书

Q消息晨报-殷勤:这些年,“译文纪实”好书赓续,本年书展时代有哪些册本想保举给年夜家。

A张良士:第一本是《世上为什么要有藏书楼》,也是这套书第三本中文原创的非虚构作品。作者杨素秋是陕西科技年夜学的一名文学先生,一次偶尔的当局挂职阅历中,她接到了为区里新建一个公共藏书楼的义务。这本书写的,便是杨先生筹建藏书楼的故事。在书里,杨先生提出了一个很故意思的概念:书目是藏书楼的魂魄。杨先生有100万的图书采购预算,于是,选什么书,买什么书,怎么买,组成了抱负和实际之间最让人感想的魂魄拷问。


上海书展上表态的《世上为什么要有藏书楼》(杨素秋 著)

第二本是《君幸食》,作者扶霞是英国有名的美食作家,2018年“译文纪实”推出了她的脱销书《鱼翅与花椒》,年夜受好评。《君幸食》是扶霞的最新非虚构作品,英文版推出时得到了多项美食写作年夜奖。这本书是扶霞研讨中餐30年的一次总结陈词,全书的布局就像是一场盛宴的菜单,用三十道菜,写中餐的前因后果,写美食背后的人,写中汉文明的发明力。同时也答复了一个困扰许多人的问题:为什么中餐是天下上最受迎接的美食,也是人们最不相识的烹调传统。


上海书展上表态的《君幸食》(扶霞-邓洛普著 何雨珈译)

末了一本是《不谈爱情的年青人》。作者这天本研讨年青人婚恋和潮水的专家牛窪惠。查询拜访数据显示,日本当今没有伴侣的年青人越来越多,女性占比七成,男性占比八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青人不谈爱情了。是不想。照样不克不及。作者经由过程对600名年青人的样本查询拜访和访谈,探究了日今年轻人婚恋观激变的根源。老龄、少子,彷佛是当代社会无法解脱的趋向和宿命。本日,我们引进如许一本10年前出书的日本非虚构作品,也算一种“环球同此凉热”吧。


上海书展上表态的《不谈爱情的年青人》(牛窪惠著 李叶译)

故意思的是,我此次保举的三本新书,分离隶属于丛书的两个子系列“生疏的中国”和“日本现场察看”。十多年来,这也是两个最受读者存眷、最容易出脱销书的子系列,仿佛也预示着我们海内的读者——最愿望用故事,进入哪一种真实。


上海书展上表态的“译文纪实”新书2024上海书展上海译文出书社“译文纪实”地位:上海展览中心 东一馆2层E2-16




虚构译文纪实
今年6月,在山东理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一个定格了中式美的瞬间 midjourney关键词生成器(mj提示词生成器)
相关内容